您现在的位置是:中医养生 >>正文
阳和汤加减治十二指肠溃疡医案、配方
中医养生42631人已围观
简介十二指肠位于小肠的最前端,当其内壁表面受到胃酸及胃消化液的侵蚀而出现溃疡的现象,称为十二指肠溃疡,是消化道溃疡的一种。临床特点为起病缓慢,病程长呈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上腹疼痛。本病属中医“胃脘痛”的范畴 ...
十二指肠位于小肠的阳和医案最前端,当其内壁表面受到胃酸及胃消化液的汤加侵蚀而出现溃疡的现象,称为十二指肠溃疡,减治是指肠消化道溃疡的一种。临床特点为起病缓慢,溃疡病程长呈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上腹疼痛。配方本病属中医“胃脘痛”的阳和医案范畴。
【病案举例】
1.段某,汤加男,减治62岁,指肠退休工人。溃疡胃脘疼痛,配方反酸7年,阳和医案加重伴柏油样便1次。汤加患者7年来长期胃脘疼痛,减治以夜间为甚,痛处固定,喜暖拒按,反酸恶心,畏寒肢冷,大便稀,每日2~3次,小便频长,每于秋冬之季诸症加重查上消化道钡透示:十二指肠球部溃疡。常服陈香露及西咪替丁等药,虽有缓解但仍频发。今饮食不慎受凉后,诸症加重,并见柏油样便1次。诊时面色苍白,舌体紫暗,苔薄白,脉沉细。证属脾胃虚寒,血虚寒凝。治宜温中祛寒,益气活血。方用阳和汤加减:熟地、黄芪各30g,鹿角胶(烊化)、茯苓、白及各15g,炙麻黄5g,炮姜8g,肉桂10g,仙鹤草20g,炙甘草10g,日1剂,水煎服。5剂后疼痛消失,诸症好转。坚持服药1个月,面色渐见红润,饮食明显好转,复查上消化道钡透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。停药后随访未复发。
按:本例患者长年胃脘疼痛,痛处固定,喜暖拒按,舌质紫暗,此为血虚寒凝,阳气受阻,气血不通,不通则痛之象。秋冬之交,寒气侵袭,阳气受阻益甚,故诸症加重。治宜温阳祛寒,益气活血,诸药相合,共奏温阳祛寒、益气活血通络之功。寒滞既除,通则不痛,阳气既运,气血调和,故胃疾应然而愈。
2. 魏某,男,50岁,教师,1997年11月10日就诊。主诉:胃脘部反复发作疼痛8年,再次发作1天。痛处固定,喜温拒按,伴畏寒肢冷,大便溏薄,有时黑便舌质暗,苔薄白,脉细涩。患者曾做胃镜检查示:十二指肠球部溃疡。曾应用西咪替丁等药物治疗,效果不佳,仍时常发作。中医诊断为胃痛,证属脾胃虚寒,血虚凝滞,治宜温中散寒,益气活血。方选阳和汤加减:熟地24g,鹿角胶(烊化)12g,麻黄3g,肉桂6g,炮姜6g,炙甘草6g,砂仁9g,黄芪18g,五灵脂9g,蒲黄(包煎)6g,延胡索12g,川子9g,水煎服,日1剂,分2次温服。服药310余剂,胃镜复查示溃疡面转入瘢痕期,临床治愈。3),又服剂,疼痛减轻。效不更方,续服6剂诸症悉除。略事加减按:本案胃痛反复发作8年,“久痛必瘀”,综合脉症,当属血虚寒凝、堵塞脉络,故用熟地大补阴血为主,鹿角胶补血、止血又能温肾散寒,肉桂、炮姜、麻黄、砂仁温中散寒通血脉,五灵脂、蒲黄、延胡索、川楝子行气活血止痛,黄芪益气生肌,诸药合用,共奏散寒通滞、养血祛瘀之功,寒湿既去,胃痛顿解。
Tags:
上一篇:冬天如何利用食疗进行减肥?
下一篇:晚上喝牛奶的好处有哪些
相关文章
冬天如何利用食疗进行减肥?
中医养生冬天到了,有些人害怕自己堆积更多的脂肪干脆采用极端的节食减肥方式,甚至有些盲目的吃减肥药。其实这都是不正确的减肥方式,冬季想要瘦身可以选择食疗的方式。接下来就介绍几种对于减肥有帮助的食物。1、冬瓜汤有 ...
【中医养生】
阅读更多抗衰老:如何保持年轻
中医养生抗衰老是现代社会中广受关注的话题之一。尽管人们无法避免生老病死的过程,但他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保持年轻并延缓衰老的进程。本文将详细介绍抗衰老的方法,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和年轻。均衡饮食均衡饮食是保持健康和 ...
【中医养生】
阅读更多冬季食疗养生,如何补益身体?
中医养生在健身界,有一种常见的健身误区,就是认为热量消耗是最重要的目标。许多人追求的是尽可能多的热量消耗,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方面,例如训练强度、肌肉量、饮食等。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。热量消耗并不等同于脂 ...
【中医养生】
阅读更多